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第一屆漢青大陸研究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徵稿)

第一屆漢青大陸研究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馬總統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展望

會議主旨

2008年後,隨著馬英九總統之兩岸開放政策,台灣與中國的政經發展以臻至
新的局面,在2012總統大選後,順利連任的馬政府將會在第二任期如何作出更
穩健的政策決定,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不同層面進行探討對等溝通,
將會為兩岸帶往何種未來?此應為現階段我國應予重視並加以深入研析的主要課題。
為此,漢青兩岸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秉持著促進兩岸和解、增近兩
岸交流合作的理念與精神,舉辦此一學術研討會,希冀在不斷變化的東亞情勢中,
透過理性而深刻的慎思明辨,溝通對話,在學術場域開創新的公共討論空間,尋求
兩岸未來的可能與出路。

合辦單位
               漢青兩岸基金會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會議時間
              民國一O一年六月十五日(星期五)

徵稿對象
              國內各大專院校在學之博士班學生

會議地點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300會議室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辛亥路與復興南路側門入口右側第一棟)

論文獎勵
               為鼓勵學術深耕,獲選發表之論文將給予稿費(依字數發予一字一元)

徵文方式
               a.字數以一萬字為度
               b.撰寫格式請參照《國家發展研究》期刊格式標準。
               c.收件日期:2012520日下午五點前將完稿論文附中文摘要(五百至一千字內),及投稿者資料表,寄至:ntundtsai@gamil.com

              d.投稿者資料表檔案下載網址:http://goo.gl/5IJcC

審查公布
                如獲審查通過者,預定在2012527日於台大國發所網站公告,並專函通知投稿者,安排在會議中發表。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兩岸洽簽和平協議有其必要

《海峽評論》2012年3月255期。
陳毓鈞
馬英九連任成功,關鍵在於中共這次不再客氣婉轉,而以十分清晰明確的立場堅定支持「九二共識」,並將之連結台灣經濟前景,使政績不佳又民望下降的馬英九險勝。根據評估馬所勝出的八十萬票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所謂「大陸票」,即台商及其眷屬和有投票權的陸配,台資企業員工等等。

當然,美國放砲損蔡英文,多少也有影響。美國不敢明目張膽支持台獨,自然是考量到目前中美關係之間錯綜複雜的龐大利益,怎是美台利益所能相較?故犧牲其長期台獨朋友民進黨也就不足為奇。有人說此次台灣選舉中、美是最大贏家。這話不對,最大贏家是堅決反對台獨的中國人民。同時也證明了一個事實,就是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政經軍實力時,是可以嚇阻強權的窺伺並保護自身的核心利益。

馬英九執政四年,最被批評詬病的地方,就是指其沒有中心思想,講話變來變去,前後矛盾不一,看民調見風轉舵,討好本省人,接受外省人原罪論,拋棄中國人身份,忘記中國國民黨本質等等。向中華民國一中憲法效忠的總統,卻要搞出一個「不統不獨」的憲政方向,千方百計地談他任內決不談判兩岸統一,說他有生之年見不到中國統一。只要大陸的利,而不要中國的根。

在大選期間,馬英九粗糙地操弄兩岸和平協議,弄得裏外不是人,藍綠都不滿,民調下滑。逼得自我表態說他若連任不會會見大陸領導人,荒腔走板,莫此為甚。結果他挫敗蔡英文,竟是歷史文件清楚記載的「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到底是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馬應痛定思痛,反省檢討。

令人遺憾的是,選完之後馬接受媒體訪問時竟說兩岸和平不要和平協議也可以制度化。他的邏輯讓人匪夷所思。選舉時想利用和平協議,選後卻又拋棄,用完即丟。我們難以想像馬怎能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並以孫中山傳人自居,同時他還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今天中華民國還在,憲法也仍是主張中國終極統一,更何況2005年國共達成大和解,雙方都將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並簽和平協議列入兩黨政綱和兩岸願景。難道馬英九可以將這些白紙黑字的歷史文件丟進垃圾桶?那他算是什麼向歷史及人民負責的政治人物?還說第二任內要追求歷史定位?

馬英九常自豪他和大陸簽ECFA是他最大政績。我們不禁要問若兩岸不簽ECFA協議,兩岸今天能達到大交流局面,而讓馬英九沾沾自喜嗎?請問世界上有那個國家、那個地區,為了要達成長遠和平而不用心談判並簽下協議?馬英九的和平不用談判與協議就可以制度化的想法,若不是癡人說夢就是自毀作為建立百年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之立場。

兩岸要結束法理的敵對狀態,就必須進行政治談判,從低階議題到高階議題,先易後難。兩岸要建立一個和平大框架,更必須進行和平協議細節內容的談判,將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歷史問題用文字清楚表述以為共守,共同締造繁榮。同時,也唯有和平協議,才能消除台灣最大安全隱憂,即美日強權對台灣問題的干涉以及台灣獨立的誘惑。
<作者係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