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中國人民大學2012獲獎"漢青獎學金"獲獎者來信

果實累累,漢青圓夢

2012年獲獎人:孫海泳
2012年,經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推薦,本人獲得了漢青獎學金,這一榮譽和獎勵不斷激勵著我繼續在中美關係研究方面進一步努力探索、取得新的成果。迄今,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首先,我於2012年下半年赴美國密蘇里州大學交流學習了一個學期。通過這段經歷,增加對美國問題和中美關係的知識累積和閱歷拓展。

其次,至2012年底,我順利完成了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中美債務問題及其影響",共完成兩篇項目成果。

再次,我於20126月底繼續獲得一等獎學金,並於2012年底獲得教育部的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最後,我連續發表了多篇論文,使得發表文章的總量有了較大的提升。本人讀博期間發表文章的具體情況如下:

1、"美債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教育與研究》,2012年第10期,第一作者。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2期;

2、"中美債務問題及其影響",《新視野》,2012年第5期,唯一作者;

3、"中美稀土貿易爭議的原因及影響分析",《現代國際關係》,2011年第5期,第一作者;

4、"美國國債上限:沒有新辦法的老問題",《國際融資》,2012年第12期,唯一作者。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企業家信息》,2013年第2期;

5、"華為、中興在美深陷'成長的煩惱',《國際融資》,2012年第12期,唯一作者。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企業家信息》,2013年第2期;

6、"美國社保養老金體系:欲益無法承受社會之重"《國際融資》,2012年第5期,唯一作者。

7、"如何解困人口老齡化難題"《北京教育德育版》,2012年第7-8期,唯一作者。

8、"美債危機:環球同此涼熱"《國際融資》,2011年第10期,唯一作者。

9、"美債評降遭降,能否走出困局",《國際融資》,2012年第5期,唯一作者,以筆名孫義虎發表。

10、"信任危機考驗在美上市中國概念股"《國際融資》,2011年第9期,唯一作者。

11、"歐債危機:黑雲壓成成欲摧"《國際融資》,2011年第11期,唯一作者。

12、"標普調降美債前景展望:背景、影響、啟示"2011年第6期,唯一作者。

在導師和學院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我雖然在學習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點成果,但是這和職業學者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今後的學習和研究工作中,我還會自我加壓,繼續做好研究工作。

最後,我要向陳毓鈞教授表達誠摯的感謝,他對我們這些學生的關懷和支持鼓勵著我們前進。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一定會繼續努力,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兩岸關係與中美關係,並投身社會實踐,為兩岸和平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2010級博士研究生 孫海泳

2013412



寄身厚土,寄思國邦

2012:趙鋒

時光飛逝,轉眼又是一年。去年四月,正在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我有幸被學校授予"漢青兩岸暨中美關係研究獎學金",後與其他五名人大獲獎學子一同參加了由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和台灣漢青兩岸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漢青獎學金"頒獎儀式。

時隔一年,我至今還記得陳毓鈞教授在儀式上的殷切期望。作為漢青獎學金的出資者,他希望兩岸高效的青年學子,能夠投身於海峽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研究中,增進兩岸青年的交流和瞭解,為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自己的貢獻。陳毓鈞教授所言,字字真誠懇切,既是對青年學子的鼓舞,也是傳遞治學問道的責任胸懷。

大學常被喻為象牙塔,塔中得我們曾如溫室中的花朵,秉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古訓,低頭用功,不問世事。然而,我一直懷著某種疑惑,誠如孔子周遊列國,老子出關化胡,我相信學問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不論哪個時代,自己處境如何,對民族前途總是應該有一份擔當。對於我們這一帶學生來說,生活學習條件有了提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有資格懈怠偷懶或者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雖然作為學生能做得還很少,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並如同陳毓鈞教授一般,用學識與智慧做出所能及的貢獻。

回顧獲得"漢青獎學金"後的一年時光,我對帶課業心懷謙虛、勤奮不輟,這是我對國家、社會與學校的回報,也是我對"漢青獎學金"的鄭重承諾。在這一年的時間李,我順利完成了研究生階段本專業的所有課程,同時以3.92的綜合學分績位列本專業第一,獲得優秀研究生、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我還以"當代美國外交中的話語政治"為題撰寫碩士畢業論文,這也是我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外交政策的一種嘗試。論文中我選擇中國南海問題為案例,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關注國際熱點議題,實踐課堂所學。

其次,關於兩岸青年交流,我也想分享一些感受。在2010年夏季,我有幸成為"兩岸學子:彩虹計畫"(由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教育部對台重點交流項目)的一名學生自願者。在活動中,我與負責陪同的八位來自台北教育大學的學生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至今已時隔三年,但我與這群可愛的台灣同胞依舊常彼此關切、交流。回顧那些和他們相處的快樂時光,我深刻體會到了兩岸人身體流淌著同樣的血液。民族情感就是這樣在延續,海峽兩岸一家親。

最後,我想再次真誠地對陳毓鈞教授道一聲"感謝"他以身作則,為我們這些青年學子展示了治學問道的責任感與擔當。作為一名國際學子,我們更應胸懷高遠,厚積薄發,不辜負社會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與培養。

2011級碩士研究生 趙鋒
2011416






對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的體悟

2012年獲獎人:毛啟蒙

去年,我有幸得到了陳毓鈞先生的資助。陽春三月的北京,熙日和風,他再次來到北京,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勾起了我對去年的回憶。

2012421日,他行動不便,卻依然堅持在北京大學為我們頒發了2012年漢青中美與兩岸關係研究獎學金。一年過去,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受到的教益一人催人奮進。當天,我有幸參與了頒獎儀式並聆聽了此後舉辦的"下一步該如何走:台灣選後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無論是會上細細聆聽,抑或是會間單獨請教,寥寥幾語,無不透露出陳先生對中美和兩岸關係的讀到見解。作唯一名以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為志趣的晚輩,也深深為他謙虛治學的精神所觸動,在中美與兩岸關係研究中孜孜以求,上下求索。

一年來,在陳先生的鼓勵和中國人民大學相關領域老師的關心指導之下,我繼續致力於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並助重將民意研究、政治態度與定量分析等理論方法與之結合。在課餘時間完成了一些研究論文:如《海峽兩岸交叉性政治同的實證研究》,在辛亥百年的時代背景下探討了兩岸政治認同與異同,以高頻字詞統計法統計了辛亥百年兩岸正式表述的總體特徵,從而尋求兩岸在涉及中華民族重大事件上所折射出的認同與異同;《台灣"國家主權建構"理論否思》從現代國家建構理論辨析出發,提出了"台獨"勢力試圖進行"國家主權建構"存在的理論和歷史經驗悸論,並從中國現帶國家建構視野提出了兩岸關係的框架設想,通過這些研究,在問題意識、理論知識儲備和研究方法上,深化了對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的理解認知。

20125月我在導師和相關領域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兩岸關係、台灣社會民意研究和定量分析方法,將台灣民眾的政治態度作為碩士學為論文選題,並順利通過論文開題答辯。論文立足身化台灣民意研究、增進對台灣社會不同群體政治態度認知差異瞭解的主旨,通過對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r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民調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深入了解了台灣社會不同性別、族群、省籍、代際、受教育程度、收入、經濟地位和行業等社會結構中民眾態度的差異性,從而為更準確地判斷台灣民意,有針對性地做好台灣民眾工作制訂更加科學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政策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論文統計初步研究發現,女性、原住民、低收入群體、勞動密集型行業等社會弱勢群體的中國人認同比較弱,傾向"獨立"的態度比較強烈;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近年來,除總體傾向維持現狀和觀望態度的民意外,島內極端統一和"獨立"的傾向在弱化,消極反對"獨立"呈現上升趨勢。

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統一是華夏兒女的共同企盼,寄予了幾代中國人的矢志不渝和執著探索,是一項極富使命感與責任感的事業,作為剛入門的晚輩年輕人,更需要以一種極強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指引,保持敏於好學、謙於問學、實於治學的精神品格,契而不捨地夯實學理論基礎,增強問題意識。在學術研究中,既注重學術理論研究,更要注重社會調查和民意調查分析,增進對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的感性認知,結合自身專業與研究特點,多爭取基會同台灣社會多接觸、與台灣同胞多交流,形成更為鮮活的研究和體系。

近日,我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中國政治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黃嘉樹教授,繼續在博士研究生階段深化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真誠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向包括陳先生在內的眾多學者請教、學習。

總而言之,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實現兩岸和平發展與早日統一既是中國政治發展得重要內容,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一件大事,既需要出色的政治智慧創造,更需要數代人孜孜不倦地不斷求索和累積。作為年輕晚輩,也會在日後的日子裡師效老一輩學者,厚重積累,心系兩岸,努力為兩岸關係和和平發展及經濟、文化、乃至於政治交流對話貢獻智慧成果。

2011級碩士研究生 毛啟蒙

2013420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報之

去年,我很榮幸得到"漢青兩岸暨中美關係研究獎學金"的肯定,在專業學習和科研上受益匪淺。陳毓鈞先生的熱情鼓勵和慷慨資助,我一直感念在心。

大三是專業課最多的一年,我在國際關係理論和方法、對外政策分析、國際組織和國際法、區域和國別研究、專業英文等領域接受了較為全面和規範的學術訓練,在21門專業課程中取得17A4A-的成績,並憑藉學習成績和綜合測評雙項第一保送碩士研究生,將在本學院繼續深造兩年。

過去一年,我以勤勉嚴謹的態度完成了本科學年論文《後冷戰時代朝韓關係變化的原因探析-一種層次分析法》,從地區權力和觀念結構、美朝韓三國政府、領導者錯誤知覺三個層次分析了冷戰後朝韓關係變化的原因。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奧跟斯基"權力轉移"理論探析》仍在寫作中。隨著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實力相對衰弱,在各種關於"中國威脅論"和中美權力轉移戰爭的討論中,"權力轉移"理論再次受到關注。因此,我做這篇畢業論文的目的還是還原理論的基本意涵,糾正該理論的誤讀和偏見,也。
為處理中美兩國對這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關係貢獻學理思考。在準備這兩篇論文的過程中,我查閱和購買了不少中文和英文文獻資料。漢青獎學金為我完成這兩篇文章給與了持續的精神鼓舞和有力的物質支持。

我與幾位同窗好友合作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當代中國大學生對外國民心態研究》。在長達20個月的調查過程中,問卷印刷、顧用調查員、數據登入和分析等環節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感謝漢青獎學金的資助,如今該課題以國家級優秀成果圓滿結項,部分成果為發表在2012年第5期的《日本學刊》上的文章《中國大學生對日認知的問卷調查》提供了數據支持。

去年夏天,我以志願者身份參加了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12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北京分營活動,熱情招待了來自台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交通大學和逢甲大學的40多名學生,與他們交流大學生活,欣賞民俗表演,品嘗北京小吃,陪伴他們參觀故宮、居庸關長城、頤和園、恭王府、後海等景點。雖然夏令營只有短短五天時間,但我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至今保持密切聯絡。我想,我和這些台灣同學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熟悉起來,不僅因為我們年齡相仿、志趣想投,更是因為我們血脈相聯,情同手足。

夏令營結束後,我對關於台灣的一切--台灣的自然風景​、歷史政治、民俗文化等等--所產生的興趣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先後閱讀了《歲月台灣:19002012》、《我們是誰?台灣是什麼?--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台灣這些年--一個台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等相關書籍,增進對台灣的瞭解和認識。我亦參與了"父親的身影-白先勇中國人民大學專場講座"在現場聆聽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的演講,並有幸得到了白先勇老師親筆簽名的圖書。

此外,我在新年伊始還以會務組工作人員身份參與了"中國國際問題高級講壇2013"。講壇也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黃嘉樹教授解讀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對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報之。作為一名學習國際政治的普通學生,我想,我對陳毓鈞教授和基金會最好的感恩和回報就是虛心向學,刻苦專研,在兩岸暨中美關係研究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如有機會亦將用更多的心力和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中。

最後,在一次感謝陳毓鈞先生和台灣漢青兩岸基金會對包括我在內的大陸和台灣青年學子的關懷和鼓勵。

2009級本科生 周哲人

2013年4月1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