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政治解讀《漢武大帝》

陳毓鈞 (更新於蘋果日報,二OO五年十二月十日)

  今年初在大陸轟動一時的《漢武大帝》電視劇集目前還在台播映。此劇甫一放映,即受到大陸內部以及國外觀察中國事務的學者專家所注意。《漢》劇開拍於2002年秋天胡錦濤接任中共總書記和中國國家主席之後,完成於2004年夏天。胡接替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於同年9月中旬,2005年元月1日,中央電視台於每晚主要時段播兩集,共計58集。

  《漢》劇會引發政治聯想,首先是敘述未成年登基的漢武帝如何在竇太后(武帝祖母)的陰影之下,隱忍、學習、磨鍊、布局以逐步鞏固權力,養氣10年終於有成,對照中共現實政治,胡錦濤的10年養成,不是也有些類似之處?胡錦濤接總書記時並未接中央軍委主席,此事曾引起極大關注討論,到去年才正式接掌軍權。《漢》劇中有一段是描述竇太后交出虎符(兵符)給漢武帝之情節,過程生動,再一對照現實政治,豈不令人拍案叫絕?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國內外有不少人都認為漢武帝是在隱射胡錦濤,是一部以古喻今的政治古裝劇。《漢》劇一開始便打出「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之字幕,很明顯地展現出一種民族主義的情懷。1990年代中,美日右派提出「中國威脅論」以圍堵中國,加上一些仇中事件(如反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激起中國人的凝聚力,舉起民族主義大旗與愛國主義標誌在世界上頭角崢嶸。跨入到21世紀,中國快速崛起已經是一個國際現實。胡錦濤接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後,立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目標,號召中國人民追求民族振興與國家富強,即使是對台政策中,胡也把此一任務放在裡頭。

  漢朝初期長年受匈奴犯邊侵掠,不得已以屈辱的和親政策來避戰,連武帝胞姊南宮公主都不能免。劉轍悲憤,認為「漢匈必然一戰」才能徹底杜絕匈奴犯邊掠搶。因此,劇情花相當部分敘述漢武帝如何養馬、練兵、求利器、製兵器、通西域、平閩越、定南方等等事情,時機成熟便大舉動兵攻打匈奴,幾度北征令匈奴不再為害漢邊。漢武帝建立大漢帝國,聲名遠播,四方來貢,盛極一時。所以說當全球都在討論中國崛起之際,《漢》劇中所描述的漢武帝之雄才大略作為,不免引人想像,尤其是特別關注中國是否會挑戰美國霸權的美日右派人士。


令人懷疑意有所指

  「漢匈必然一戰」引起諸多想像,有人探討如果把漢朝喻為中華民族,那「現代匈奴」又是誰?北方的俄羅斯嗎?看來不像,因為中俄關係友好而且俄國也沒提倡「中國威脅論」。是美國嗎?不少人認為大致不錯,因為不少美國人千方百計在阻擋中國復興,又把軍力部署在中國沿海,但是美國並沒有侵略過中國也沒殘殺中國人。於是,有人指匈奴是日本,因為日本幹過類似匈奴幹過的事,也不肯對侵略中國悔過道歉,尤其右派當家做主之後,宣傳「中國威脅論」,挑戰釣魚台主權,想插手台海問題,引起胡錦濤第四代十分不滿,故現代匈奴當是日本。不過,亦有人認為現代匈奴是美日同盟,而台灣是「閩越國」,與匈奴決戰之前,必先平閩越國。

  一部歷史古裝連續劇竟引起諸多討論和聯想,確也不多見。然而,將主要劇情所顯現之意義,對照現實政治與形勢,卻又不能不讓人有所想像,思考其中所透露之訊息是否意有所指,還是純屬戲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