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馬政府的無能無感與無知

     
陳毓鈞

(此文章刊登於2012710日中國時報)

  在北京看馬英九連任後台灣政局發展,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不敢相信。易言之,即使像中共這樣高度權威的政黨,在決策和執行時,都不敢和民意對抗,亦即必須有所調整或讓步,避免激化社會內部更多矛盾,抓多放少。然而,馬政府在民意強烈反彈下,卻三箭齊發,執意攻堅,方法錯亂還自許為「改革」。大陸官員說天天高唱改革開放的中共,做事一定遵循「鄧小平三原則」:一、摸著石頭過河,二、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三、穩定壓倒一切。在北京學者眼中,馬這幾項的「新政」皆違背了上述三原則。

 最令北京不可思議的是才以過半選票獲得連任的馬英九,在無重大國內外危機(如八八水災)之際,才五個月,民望竟跌至二成以下,清廉自持的馬竟和貪腐成性的陳水扁,民調差不多,令大陸人士嘖嘖稱奇。究竟是孰令致之,答案恐怕是在馬英九個人身上。台灣內部對馬的批評責難不乏深刻嚴厲言論,都各有依據,各有見地。

 從早先的「無能」到「無感」,到最近的「無知」,都指出了問題的核心,即國家領導人的人格特質所致。簡單說,就是「智仁勇」的要素:政治人物有沒有知識作決策判斷,有沒有感同身受的心理品質,有沒有承擔重大事件的責任歸屬。

 馬政府被貼上「無能」標籤,其源有自。第一任期內,處理自然災害的能力及二○○八年大選時所規畫的政經社目標都跳票,政績不佳就反映在馬長期低落的民調上。在這次號稱「改革」的三箭齊發中,馬政府再度陷入「無能、無感、無知」的連環套中。以美牛案為例,既不能感受人民對瘦肉精的不安,又沒有能力向美力爭不要有瘦肉精的牛肉,而且還無法掌握檢驗含瘦肉精牛肉的作業標準,既不能向美據理力爭於先,又找邦誼、安全、自貿協定、免簽等等理由壓迫民意於後,最後還說出台灣前途希望繫於美牛進口,國家領導人如此沒有志氣和見識,實為人民之不幸。

 政府依需要調漲油電價格以及增稅,本來就是執政者的權限與責任。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時機的適當性以及方法最少困擾性,避免政策令出多門。馬政府無視全球經濟發展的困境及其帶給國內企業和個人的沉重負擔,不去體察人民節衣縮食的窘境,還在強辯物價沒有飛漲。大學生為了省錢吃一個便當,馬英九卻說為何不吃兩個。身為總統對民生疾苦白目到此地步,夫復何言?

 去年下半年歐債危機已經出現,美國復甦不如預期,日本更是跌入谷底,包括大陸的金磚四國經濟發展也開始趨緩。不過,執政已經三年半的馬政府,為了對抗在野黨的「十年政綱」,竟搞出「黃金十年」。目前,全球經濟危機加重,台灣各項社經指標直直落,「黃金」已成「黃土」。然而馬英九卻還在推銷「黃金十年」,但一面講黃金一面又要人民準備過苦日子。其無知後無感,令人難以置信。

(作者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客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