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選舉已過 馬英甚言

(擷自馬英九的變與兩岸大勢;第一部分 : 在北京看兩岸關係P.85 陳毓鈞著)

馬英九接受訪問,說他是「台灣總統」,即將成為國家元首的人,居然用市井言語來表述憲法規定的身份地位,值得商榷。那金門和馬祖算什麼,他們也用選票選馬英九呀!

報導說在訪問中馬展現了自豪與信心的態度,在主觀上對自己有此認知是好的,但身為領導人也必須對客觀環境保持敏銳警覺性。譬如馬說「九二共識,全世界我講最多」,果真如此嗎?即使如此,馬也應知九二共識並不是機械式的語言宣示而已,它必須是一個有實質內涵的有機體,何況經過十五年,時空條件皆已大有不同。

在台灣方面,李登輝晚期已用「特殊兩國論」將九二共識內涵改變,陳水扁時期更是反對到底,這次大選泛綠選民亦不接受一中概念,九二共識是連結一中各表,馬才剛當選,內部的堅實共識尚未形成,馬英九在這議題上就必須講言慎行,不可給人民帶來不切實際的期待。

現在,馬已當選,北京對馬英九已超越選舉言語階段,正嚴肅地等待馬英九將兩岸政策講清楚、說明白。至少北京十分關注當年達成九二共識的三個基石,馬英九該如何處理。

第一,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北京認為這就是「兩岸同屬一中」依據,故主張台灣問題應由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但馬主張台灣未來應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

第二,依據國統綱領成立的國家統一委員雖然被陳水扁終結,但北京和華府則一致認為,國統會只是被凍結停止運作,仍然存在。馬英九如何處理國統會問題,北京也等著看。

第三,當年台灣大多數人都認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今天卻有大多數人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那馬英九又將如何應對這一現象?北京也表關切。

英國大儒伯克曾說「謹慎是政治家最高美德」。馬英九即將主大政,面對台灣各種難題,真是千頭萬緒而又牽一髮動全身,特別是兩岸關係,不能不慎思明辨,謀慮而後動。

2008/04/01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