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自馬英九的變與兩岸大勢一書;第一部分 : 在北京看兩岸關係P.133 陳毓鈞著)
春節期間,馬英九到苗栗馬家庄走春,到曾拍攝「一八九五」的客家大院參觀時,說到ㄧ八九五年客家人抗敵保鄕的事蹟時,馬落下眼淚,讚美客家人的義舉為台灣後代子民樹立模範。
這件事讓我想到了馬當選總統以後,曾在數個不同場合落下眼淚。有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真落下眼淚,那必然是他所面對的人或事觸動了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由此而形塑的歷史觀。否則,他的眼淚就是虛偽、作秀、有目的的動作、而非真情流露。
馬英九當選之後,首度到國父紀念館祭告孫中山先生時數度哽咽,這件事北京注意到了。有人說馬英九充滿矛盾。因為孫中山一生的志業是主張國家統一,然而馬在其就職演說中公然主張「不統」。
另有人指出,中華民國的憲法到目前為止仍是一中憲法,馬宣誓要遵守憲法,貫徹法治,彰顯民主,那等到憲法修了再主張「不統」也不遲,否則豈不有違憲之虞?
每次到大溪頭寮謁蔣經國之陵時,馬也都會落淚。當然,對於蔣的賞識提拔,馬因感激而流淚可以理解,但是從深一層的價值觀來看,蔣經國主張中國統一始終如一,曾在蔣身邊工作過的馬英九難道不知?
另外,蔣經國和孫中山在中國人議題上決不會搞模糊化。孫中山在海外從事革命,要振興中華民族。蔣經國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努力建設台灣,說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過,馬英九在自己是不是中國人的立場上,卻是躲躲閃閃,令人納悶。
為了選台灣總統,馬寫了一本向本土化靠攏的書,創造了「新台灣人」身份。不過,如果以馬的標準來看,那孫蔣兩人恐怕不值得馬如此落淚尊崇。
在大陸流傳一句馬英九講過的話,他曾說「我死了燒成灰還是台灣人」,頗有和中國人一刀兩斷之意味。身為具有中國名稱的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總統,竟對中國和中國人刻意迴避,著實令人訝異。去年底,胡錦濤在其「胡六點」重要講話中,曾提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有絃外之音的。
馬英九面對台灣史事再度流淚,感念台灣先民為保鄕衛國的義舉是應該的,但要提醒馬的是,除了客家義民之外,一八九五年全台從北到南皆有台民英勇抵抗日寇的可歌可泣壯舉,包括來自閩粵的劉永福黑旗軍,他們除了保家保鄕之外,還站在中國人立場以民族尊嚴反抗日本異族的蠻橫入侵。
馬英九必須站在歷史的正確、而非政治的正確來看待台灣史實,台灣從政人物亦勿選擇性地詮釋歷史,更不能將一八九五作為切割兩岸的史事。
【2009/2/5 新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