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中國外交從「韜光養晦」轉向「攻守兼備」

陳毓鈞(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胡錦濤此次訪問美國和上一次不大相同,這次不但是外交禮儀上最高規格接待,而且到達華盛頓的晚上,即在白宮進行不公開、不發表文字紀錄的私宴,是中美關係史上未有。同時,胡率領五百位中國企業家到美國採購和簽合作契約,如買二百架波音機(二百億美元)等等,並為美國創造二十三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其手筆之大,前所未有。而美國各最大公司集團的執行長(CEO)都到白宮和胡會面、聚餐,謂全世界都開了眼界。

上次胡訪美,美國不給國是訪問,慢條斯理接待,還出了安全漏洞問題。北京雖然不滿,但隱忍下來。今天,天下形勢已經轉變,世界政治重新洗牌,中國的發展未可限量,力不從心的美國,對北京仍有戒心,但亦必須進行必要的合作,甚至有求於中國的事會更多。歐巴馬公開表示要賣給中國更多東西,而希拉蕊則大談「同舟共濟」的中國哲學,說中美兩國要互相學習。

胡錦濤不僅得到了面子也有了裡子。北京這一次直接向華盛頓提出簽署第四公報,寫明規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問題。美國沒答應,然在聯合聲明中歐巴馬表示歡迎並鼓勵兩岸進行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此一舉動說明中國對於過去三個公報中美國所做的承諾並不滿意,特別是事關美台軍售的《八一七公報》。該一公報規定兩岸情勢緩和走向和平發展時美國要減少對台軍售甚或停止。如今兩岸已緩和,但美國卻愈賣愈多,台灣照買不誤。大陸內部有人認為《八一七公報》是三十年前的東西,今天下大勢已變,中國也不是當年底子薄弱之國,有必要重新檢視該一公報。去年美國防部長蓋茲本想訪中,然因美台軍售問題,北京中斷了雙方軍事高層交流。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不會在此一問題上逆來順受。

蓋茲在胡錦濤訪美之前得以完成訪中之舉,係由於朝鮮半島危機所致。去年中,華盛頓對平壤態度十分強硬,天安艦事件發生後,美日韓形成聯合陣線,向朝鮮施壓,並藉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但警告平壤亦向北京耀武揚威。希拉蕊還要北京向平壤施壓並負起責任。然而,中國面臨美日韓的聯合戰線,不為所動,除重申召開六方會談外,在聯合國也反對制裁朝鮮。及至延坪島事件爆發,戰爭危機升級,握有核彈的金正日大有不惜一戰之姿態。此時,核彈陰影真正出現,美國緊張了,除要支持盟友李明博強硬立場之外,也向北京要求降低緊張形勢,歐巴馬派出特使史坦伯格到中國,盼北京勸和平壤,以免演變全面戰爭。

中國在朝鮮半島危機中,除不斷強調重開六方會談的政策原則外,派出特使戴秉國到平壤重申支持盟友外,也力勸金日正接受重開和談。但李明博為了國內政治需要進一步將軍演升級,半島危機山雨欲來風滿樓。豈料,平壤以一句不值得回應對付首爾,頓時危機化解,而關鍵在於中國的協調。易言之,北京除堅持自己的立場外,亦採取穩健均衡政策,給別人面子也給自己裡子,對美國採「鬥而不破」策略,保留迴旋的空間。要之,就是運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中庸之道,既可攻亦可守。

半島危機解除,中美關係轉圜,為確保胡訪美之事不致生變,讓蓋茲完成訪中之舉乃屬必要,在胡訪美之前,北京央視主動報導第四代戰機──殲二十試飛成功之事,而且胡在接見蓋茲時亦親自證實此事。以往中國對於發展未來軍事科技之事,向來採高度機密作法,如今讓美國見識到了中國軍力的躍進,確屬罕見。這說明中國對美國一向要求的軍事透明化有所回應外,對自己軍事實力的發展也愈來愈有自信,所以,大陸軍方也同意和美國討論太空科技防禦及網絡交流之事,同時向美堅定反對美台軍售之事。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事件之一就是中國經濟崛起,如今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美國對中國經濟經常說三道四,去年美國經濟衰落,把中國看成替罪羊,在人民幣匯率及貿易赤字上向北京施壓,美國內形成一股反華浪潮。但是中國不為所動。北京派出溫家寶到歐洲串連,和德國聯合抗衡美國。在胡錦濤訪美之前,常務副總理李克強出訪南歐,保證購買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三國公債,力挺歐元對抗美元。經濟是外交的重要支柱,未來中國必然會善用此一因素,不再害怕美國的恫嚇。

美國喜歡教訓別人,自以為是,橫行霸道,但沒有硬實力作靠山,軟實力是有限的。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積累了深厚的軟硬實力基礎,不但可以有效保護自身國家利益,也不怕別人的挑戰。例如去年的釣魚台事件,中國對日本採「以和為貴」立場,沒想到日本得寸進尺,步步進逼,美國還暗中力挺。北京見狀採取絕不退讓原則,使日本踢到鐵板。多年來,美國一直想染指中國的南海主權,暗中鼓勵越、菲、馬等國向中國挑戰,去年下半年的東協會議中,更把問題帶到會中,北京採取可以和平談判共同開發但主權絕不退讓立場,結果大會決定不納入南海問題,使美國碰了一鼻子灰。

在江澤民時代,中國有大國外交的討論,但那時的中國充其量是大國而不是強國,尤其面對美國那樣超級強權,因此對外策略以謹慎務實的韜光養晦為主。到了胡錦濤時代,中國國力大幅躍昇,世界形勢有所轉變,美國霸權已顯力不從心,中國外交作為受到更多期待。以今天中國的政、經、軍實力,中國是可以有所作為,然亦不能頭腦發熱,必須審時度勢,也要有所不為,既可攻亦可守。中國文明是偉大、優秀的,講求王道,拒作霸道。如今中國人將孔子像立在天安門廣場,正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將走「濟弱扶傾」、「以鄰為伴」、「合作共享」的外交總路線。

【《海峽評論》243期,20113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