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紀念民國百年,馬勿欺世盜名

文:陳毓鈞(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馬政府舉辦紀念民國百年之活動,可是目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已喪失百年前立國精神,而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要紀念民國百年豈不矛盾荒謬。如果說要紀念「中華民國在台灣」誕辰二十年,或是「台灣與大陸、一邊一國」誕生十年,恐怕還有些道理,但要紀念中華民國百年,那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最近,台北遇上北京的「各表一中」,就說台北是「一中各表」,而一中就是指中華民國,然後就要求北京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不過,北京卻在問:中華民國是什麼?中華民國在哪裡?

馬炮製新台灣人身份,死了依舊是台灣人?

北京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中華民國創立於1911年,繼承了清朝所代表的中國主權,是中國歷史的傳承者和維護者。然而,自李登輝上台後,搞本土化而去中國化,淡化並模糊中華民國歷史,創造什麼「中華民國在台灣」之不倫不類國名,到陳水扁更公開宣布「一邊一國」,擬撤底將台灣和中國分開,突現「法理台獨」之目標。所以,數年前北京已提出「中華民國台獨化」的概念,今天大陸係以「中華民國異化論」視之,並說中華民國已被國民黨自己消滅了。

馬英九上任以後,並沒有扭轉中華民國被異化的趨勢,情況繼續惡化。事實上,馬任國民黨主席時,為了選票並向李登輝本土化靠攏,早已悄悄地轉變中國國民黨的本質屬性,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沒甚麼不同。

尤有甚者,馬的就職演說就是一項違背中華民國立國精神與一中原則的違憲之舉。所謂「不統、不獨、不武」本是美國柯林頓時期美學者提出符合美國兩岸戰略的最佳利益之主張。馬英九拾人牙慧卻還沾沾自喜,不斷向人提及此項政策,難免被北京視為美國魁儡。

再者,「不統、不獨、不武」與他所謂「恩師」的蔣經國主張大相逕庭,蔣氏父子的國策是「終統、反獨、反共」。蔣氏的「反共不反中」人盡皆知,而馬卻整天在台灣身上下工夫,迴避中國概念。李登輝以前,中華民國的正統理念係中共非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馬常說要捍衛中華民國,不知他在捍衛什麼?

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卻常向外表示他是「台灣總統」,那金門、馬祖又算什麼?有沒有把選他的金馬人民放在眼裡?蔣經國說過「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馬卻不敢說,而是炮製了「新台灣人」身份來塗抹自己,更說死了燒成灰燼還是台灣人。

民國百年失立國精神,如此紀念顯矛盾荒謬

馬自參選總統後,一直避提「中國」稱謂,這實在奇怪,堂堂的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國家元首,竟對中國(China)避之惟恐不及。中國和中華在歷史文化上本屬同源同義,卻被馬政府加以區分割裂,還試探性地擬將國語改為華語。其實馬英九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精神分裂以及國家陷於人格分裂,何不將「Republic of China」改名為「Republic of Chung-Hua」,孔子不是說過名正則言順嗎?

馬英九在國家和民族認同上,其最大問題在於他不敢正視正確而客觀的中華民國史實,採取選擇性及工具性的方法來解釋歷史。面對本土性群眾,他用投機取巧的手法;面對反藍選民,他用偷天換日方法。所以,馬的政治言論經常左右搖擺,矛盾百出。最近的兩件事最足以說明馬的投機性格。

其一,他想占大陸經濟的便宜,於是把ECFA講得十分美好而不談風險;但另一方面又要陸委會副主席趙建民喊台灣的主要威脅來自大陸,以安撫泛綠選民。其二,他表示願同北京談判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卻又向美國表態說有美國朋友幫忙對和大陸談判比較有利。這種兩面派手法,讓大陸民眾十分憤慨。

從去年底就已傳出,馬政府將舉辦紀念民國百年之活動,可是目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已喪失百年前立國精神,而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要紀念民國百年豈不矛盾荒謬。如果說要紀念「中華民國在台灣」誕辰二十年,或是「台灣與大陸,一邊一國」誕生十年,恐怕還有些道理,但要紀念中華民國百年,那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搞去中國化的馬政府,能否誠實面對歷史?

最近有關孫中山的爭論,雙方只談孫的人格與領導方式,卻不談孫一生的志業在追求中國的統一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也是《時代》雜誌選孫中山為二十世紀亞洲二十位偉人之一的原因。孫中山要「和平、奮鬥、救中國」,然而馬英九卻「只要和平,不要中國」。馬常說他最尊敬孫中山,在孫的遺像前都會流淚,但其作為,孫中山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馬要紀念民國百年,當是從1911年成立中華民國開始。當時孫中山只擔任了三個月的臨時大總統,便把政權交給袁世凱,爾後有二次革命、討袁戰爭、北洋軍閥混戰、國民黨內鬥、寧漢分裂、定都南京、國家形式統一、紅軍長征、剿共戰爭,以迄反蔣戰爭、中原大戰等等不一而足。

民國25年爆發西安事變,國共進行二次合作抗日;抗日勝利重慶會談,然後國共內戰,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接著冷戰反共,兩岸對立。那麼要紀念或論述民國所發生的事件,是要用1949年來台後,國民黨學者或三民主義專家所編寫的歷史,還是用正確客觀不帶意識形態的史料,就是一門大學問。搞去中國化的馬政府能否誠實面對歷史,令人懷疑。

民國創立之初,孫中山並未被尊為國父,蔣介時北伐成功定都南京之後,一方面因孫廣受人民愛戴以及黨內鬥爭需要,而將孫奉為國民黨永遠總理和中華民國開國之父。可是,孫只是創立國民的眾多仁人志士之一,所以其他的革命先烈要不要紀念?如陳少白、鄭士良、楊鶴齡、尤烈、陸皓東、康有為、梁啟超、史堅如、鄒容、馮自由、黃興、吳樾、徐錫麟、秋瑾、熊成基、宋教仁、陳其美、居正、熊秉坤、蔡元洪、蔡鍔、胡漢民、閻錫山等人,是否也應紀念?但這些人物台灣人又知道多少?

抗日提升了國族地位,國民黨卻棄偉大歷史

民國的民主共和之維護,除政治人物的貢獻外,也需要各黨各派知識份子的奉獻。國民黨由於黨內鬥爭及國共內戰,來台灣後大致獨占對中華民國的歷史論述,有意貶低左派陣營的文化人,兩蔣父子皆是如此。然而為了紀念民國百歲生日,就必須光明磊落,忠於史實。除了國民黨(在台灣)常提的吳敬恆、蔡元培、胡適、章秉林等人之外,像瞿秋白、陳獨秀、魯迅等人,是否也該紀念?

還有勢將引起爭議的就是,在日本殖民時期,在台灣本土發生的人事,是否也是百年民國的一部分?史觀認識不清楚而又喜好討好本土群眾的馬政府,恐怕將青紅不分地加以操弄。

五年前,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正面肯定國軍領導的作用。但今年逢65周年抗日勝利,胡的講話不再提國軍,反而講抗日是共產黨領導的。固然中共說抗日是由其領導不符事實,然國民黨也有問題。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國立國以來最偉大最光榮的歷史,它提升了國家民族的地位,替中國命運保留了發展的生機,連中共也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領導下參加抗日戰爭。過去蔣氏父子都會在七月七日隆重紀念抗日戰爭以彰顯這段歷史。不過,親日派的李登輝上台後便逐漸淡化這段歷史,陳水扁之時更是不理不睬;沒想到國民黨重回執政後,也不再辦紀念七七抗日活動。

所以說,馬政府自己本身都要拋棄中華民國這段偉大歷史,怎能期待中共會來肯定你的功勞?孔子不是說過,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嗎?

中華民國百歲生日即將來到,名稱雖然尚在,然而已成了喪失國魂的軀殼,所謂「中國國民黨」今天走到如此地步,應該先反省自己,不要盡怪別人。馬政府準備做大秀來操弄「民國百年」,盼馬勿執迷不悟,自欺欺人。

【《新新聞》1228期,20109月,頁27-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